詳細介紹
圓捆的自動撿拾打捆機
秸稈撿拾打捆機是一種新型秸草稈收集設備,能自動完成牧草、水稻、小麥和經(jīng)揉搓的玉米秸桿的撿拾,打捆和放捆,廣泛用于干、青牧草,水稻,小麥,玉米秸桿的收集捆扎。該機具有結構緊湊、操作方便、可靠性高等特點。成形后的草捆體積小而緊湊,并且草捆內松外緊,透氣性好,便于運輸和貯存。該機的推廣使用對解決秸稈收集、改善農村焚燒秸桿帶來的環(huán)境污染及提高秸草的利用質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。該機自推出以來,深受廣大農民朋友喜愛,是咱農民朋友發(fā)家致富的好幫手。
秸稈擠壓成捆后,可大大減少貯存占地面積,提高運輸能力,秸稈打捆機是畜牧業(yè)、造紙業(yè)、生物發(fā)電業(yè)*的優(yōu)選機械。以前收割機割完麥子,麥草撒落田間,隨著工資的大幅提高,農民都不愿清理,通常都就地焚燒,不僅浪費了資源,也污染了環(huán)境,破壞了土地,甚至引起火災。
打捆機是我廠開發(fā)的新型農業(yè)機具,并結合我國農業(yè)收獲的實際情況和特點,研制而成。匹配動力18-50馬力均可,主要由拾禾器、打草滾筒、鏈輪傳動機構、繩盒、引繩桿及預警裝置、液壓控制機構等部件組成。打捆時自動引繩,自動拾取麥草,自動打捆,自動切繩,并可以通過槽輪大小的調整,來改變打捆時的繩圈和捆草密度,使草捆緊實不凌亂。
性能和優(yōu)點
主要由撿拾器、打草滾筒、鏈輪傳動機構、繩盒、引繩桿及預警裝置、液壓控制機構等部件組成。打捆時自動引繩,自動撿拾麥草,自動打捆,自動切繩,并可以通過嘈輪大小的調整,來改變打捆時的繩圈和捆草密度,使草捆不散、不凌亂。
1、防止農民因焚燒秸稈而帶來的環(huán)境污染
2、增加農民收入,打好的草捆易于儲存銷售
3、合理利用資源,打好的草捆可用于造紙、生產環(huán)保建材、創(chuàng)作工藝品、以及作為牲畜飼料、食用菌培養(yǎng)基等。
圓捆的自動撿拾打捆機
性能和優(yōu)點
1、防止農民因焚燒秸桿而帶來的環(huán)境污染;
2、增加農民收入,打好后的草捆易于銷售,每噸草價為450-600元左右;
3、合理利用資源,打捆后的麥草可以很好的利用,如加工畜禽飼料,制造纖維板材,生產沼氣及造紙等用途;
4、帶動了相關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,為相關產業(yè)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,從而可以節(jié)約資源,優(yōu)化資源配置,達到農業(yè)生產文明化。
使用方法:
打捆機與動力機器裝備好后,開至收割完畢的麥田內,檢查動力機械的動力與打捆機是否接觸完好。然后起步,撿拾,打捆,聽到喇叭響后,停車,加大油門使打捆機快速打捆,捆繩。當聽到繩子被割斷的聲音后,稍微用力拽繩,掀起打捆機后蓋,使草捆落機,草捆排出后方可進行下一次的拾草,打捆。
操控和維護:
按兩種撿拾寬度選擇,0.8米和1米,SL-5080與SL-70100兩種型號,適應不同撿拾寬度作業(yè),實力*。
壓縮機構總成設于撿拾器機構總成上部,相同撿拾幅度,設備寬度更小,更便于小田塊作業(yè),整體布局更合理。
技術特點:采用四輪拖拉機正牽引作業(yè),運行穩(wěn)定,便于配套和推廣。
動力輸入設有安全離合器,主傳動軸、壓縮裝置、捆繩裝置都設有保險螺栓,當系統(tǒng)負載過大時,自動剪斷螺栓,切斷拖拉機的動力傳遞,保護系統(tǒng)不致?lián)p壞。
能適應不同生物原料打捆作業(yè),牢固可靠,并且可以調節(jié)撿拾高度,高效靈活。
工作原理過程
拖拉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萬向傳動軸,將拖拉機的動力輸入到捆扎機的輸入軸,通過鏈輪、鏈條分別傳動卷壓滾筒機構和拾草機構;使用拖拉機液壓輸出接口控制油缸活塞伸縮,實現(xiàn)放捆作業(yè)。拖拉機牽引撿拾打捆機跨騎在收貨后成壟的秸稈草上,隨著拖拉機的前進,掛上動力輸出軸,已預調好適當高度的拾草機構開始轉動,撿拾秸稈草喂入卷壓室,隨著捆扎機滾筒的連續(xù)轉動,進入卷壓室的秸稈草逐漸由小變大形成緊密圓捆。當草捆達到預定密度時,自動打開漲捆開關,報警喇叭鳴響,司機停止拖拉機前進,推動送繩離合器,送繩開始,當發(fā)現(xiàn)送繩加快時,松開離合器,拖拉機動力輸出軸繼續(xù)轉動扎繩開始。繞預定圈數(shù)后,自動割斷繩索,扎繩結束。司機拉動液壓操作桿是液壓閥換向,油缸工作,后機架打開,拋出草捆。放捆后,復位液壓閥,關閉后機架,一個循環(huán)結束,拖拉機繼續(xù)前進,撿拾開始下一個循環(huán)。
打捆后的秸稈是如何變廢為寶的呢?原來,將成捆的秸稈運送到工廠進行各類環(huán)保紙制品的加工制造。
糧食豐收,秸稈增收。介紹,秸稈打捆機每畝可實現(xiàn)凈利潤一百多元,秸稈收集人員車輛進行打捆收集,減少農民的種植投入,實現(xiàn)了收集秸稈和農戶的雙贏。
隨著農機化技術的普及應用,秸稈打捆機的普遍應用使得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率得到顯著提高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得到有效保護,為農業(yè)增效、農民增收開辟了新的途徑。